近日,有媒体报道一女子为了救下两位被狗追咬的小孩,被两只恶狗咬成重伤,多处肌肉缺损,露出骨头,需要巨额的医药费。报道后,众多读者捐助多达70万元。媒体追踪报道后,剧情迅速“逆转”,警方称,女子是在朋友家中喂狗时被朋友养的狗咬伤,并不存在救小孩的情节。
近年来,常有网络捐款“众人拾柴火焰高”的事迹涌现,一些因灾因病的受难者获得社会善心人士的及时救助。但各种事迹之间,也时常夹杂着可疑的行为。例如不久前天津爆炸案发生后,有人在微博上杜撰了父亲在爆炸中身亡的消息,获得捐款近十万元。该人后被以诈骗罪逮捕。
网上捐款的扑朔迷离伤害了一些单纯善良的心灵,但此次被狗咬伤女子的情况却有些复杂。假如最终查实该女子的确是在朋友家中被狗咬伤,而不是见义勇为,那么以虚假信息获得巨额捐款的行为在法律上应该如何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