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大全

  • 《古风·其五十九》

    【作品介绍】 

    ③乡里:犹言郡县。献贤:献举人才。先德行:以德行为先。列爵:分颁爵位。公卿:指执政大臣。
    ①逐:随,跟随。《玉篇》:“逐,从也。”这里可作迎合解。

  • 《八阵图》

    【作品介绍】 ③乱流:从江中截流横渡。趋:疾行。媚:优美悦人。中川:江水中间。
    ①篱落:篱笆。
    ⑷四海:指全国。闲田:没有耕种的田。


  • 《嘲王历阳不肯饮酒》

    【作品介绍】 ⑴这首诗是诗人王建居于武昌时根据当地传说以及望夫石石像所作的一首诗。
    ①磊落:众多错杂的样子。五兵:即古代戈、殳、戟、酋矛、夷矛等五种兵器,此处借指用兵韬略。峥嵘:山势高峻的样子,此处喻满怀豪情。


    ③本:原本,本来。煎:煎熬,这里指迫害。何:何必。

  • 《锦瑟》

    【作品介绍】 ④。刻玺句:指公元191年(初平二年)袁绍谋废献帝,想立幽州牧刘虞为皇帝,并刻制印玺。玺,印,秦以后专指皇帝用的印章。
    ②乍窥门户:宋人称妓院为门户人家,此有倚门卖笑之意。浅约宫黄:又称约黄,古代妇女涂黄色脂粉于额上作妆饰,故称额黄。宫中所用者为最上,故称宫黄。约,指涂抹时约束使之像月之意。故浅约宫黄即轻涂宫黄,细细按抹之意。
    ①遥岑:远山。玉簪、螺髻:玉做的簪子,像海螺形状的发髻,这里比喻高矮和形状各不相同的山岭。断鸿:失群的孤雁。吴钩:古代吴地制造的一种宝刀。这里应该是以吴钩自喻,空有一身才华,但是得不到重用。了:放在动词或形容词后,表示动作或变化已经完成。

  • 《吴子使札来聘》

    【作品介绍】 ④  逝:往。斯:此,指水。盈虚者如彼:指月亮的圆缺。卒:最终。消长:增减。长:增长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语气副词。以:用。一瞬:一眨眼的工夫。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这。造物者:天地自然。无尽藏:佛家语。指无穷无尽的宝藏。共食:共享。苏轼手中《赤壁赋》作“共食”,明代以后多“共适”。
    ①西山:在成都西,主峰雪岭终年积雪。三城:指松(今四川松潘县)、维(故城在今四川理县西)、保(故城在理县新保关西北)三州。城,一作“年”,一作“奇”。戍:防守。三城为蜀边要镇,吐蕃时相侵犯,故驻军守之。南浦:南郊外水边地。清江:指锦江。万里桥:在成都城南。
    (16)离人:此处指思妇。
    ①马耳:山名,在今山东诸城市西南六十里。九仙山:在诸城市南九十里。 超然:即超然台,旧称北台。

  • 《柳毅传》

    【作品介绍】 ③端溪石池:指端砚,为名砚。端溪在今广东高要县,古属端州。
    ②内人,宫中歌午艺妓,入宜春院,称“内人”。

  • 《蝉赋》

    【作品介绍】 ⑧诚能:指确实有才能的人。冰炭置我肠:形容自己完全被琴声所左右,一会儿满心愉悦,一会儿心情沮丧。 犹如说水火,两者不能相容。
    ②鲈鱼堪脍:用西晋张翰典。季鹰:张翰,字季鹰。求田问舍:置地买房。刘郎:刘备。才气:胸怀、气魄。流年:流逝的时光。忧愁风雨:风雨,比喻飘摇的国势。树犹如此:用西晋桓温典。倩:请托。红巾翠袖:女子装饰,代指女子。揾。擦拭。
    ①新晴:初晴。野望:放眼向田野眺望。极目:穷尽目力向远处看。氛垢:雾气和尘埃;氛,雾气,云气;垢,污秽,肮脏。

  • 《杂诗二首》

    【作品介绍】 ⑫一朝蒙雾露:一旦受雾露风寒所侵。蒙:受。分作沟中瘠:料到自己一定成为沟中的枯骨。分:料,估量。沟中瘠:弃于沟中的枯骨。如此再寒暑:在这种环境里过了两年了。百沴自辟易:各种致病的恶气都自行退避了。这是说没有生病。
    ⑥昆山姿:指神仙的姿容。昆山,昆仑山的简称,是古代传说中西王母的住处。缅邈:悠远。区中缘:人世间的相互关系。
    ②迥:迂回。景:日光,指时间。延:长。

  • 《采桑子·平生为爱西湖好》

    【作品介绍】 ③白水明田外:田埂外流水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②夭艳:艳丽,此处指艳丽的桃李。

  • 《哀江南赋序》

    【作品介绍】 ①七夕:农历七月七日,传说牛郎和织女这天在天河的鹊桥上相会。鸾扇:上面绣有凤凰图案的掌扇。鸾,凤凰一类的鸟。扇,指掌扇,古时模仿雉尾而制成的长柄扇,用于坐车上,以敝日挡尘。凤幄:闺中的帐幕;绣有凤凰图案的车帐。星桥:鹊桥,传说七夕这日天下的喜鹊都飞往天河,为牛郎和织女相会搭桥。
    ②田塍:田埂。参差:原指长短不齐的样子。这里形容稻田水光闪烁,明暗不定。白纻裙:白麻布做的裙子。纻,麻布。蓑衣:用草或棕毛编织的雨衣。田中歌:一作“郢中歌”。嘤伫:细声细气,形容相和的声音。如竹枝:像川东民歌《竹枝词》一样(句中句尾有和声)。怨响音:哀怨的曲调。不辨俚语词:听不懂歌词的内容。嘲嗤:嘲讽、讥笑,开玩笑。漠漠:广漠而沉寂。郎:年轻小伙子。乌帽:官帽,乌纱帽。东晋时为宫官所戴,至唐代普及为官帽。上计吏:也叫上计、计吏,是封建社会地方政府派到中央办理上报州郡年终户口、垦田、收入等事务的小吏。帝乡:帝王所在,即京都长安。侬:我,方言。谙:熟悉。眼大:眼眶子高了,瞧不起人。相参:相互交往。省门:宫廷或官署的门。汉代称宫中为省中,宫门为省闼(tà)。唐代中央政府中有尚书、门下、中书、秘书、殿中、内侍六省,所以官署之门也称省门。轲峨:高大的样子。无度数:无数次。昨来:近来,前些时候。补卫士:填补了皇宫卫士的缺额。筒竹布:筒竹布即是一筒竹布。官人:做官的人。指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