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大全

  • 《小窗幽记·集醒篇》

    【作品介绍】 ⑧天柱:古代传说,昆仑山有铜柱,高人云天,称为天柱,又说天有人山为柱。
    ②人何处:所思念的人在哪里?







  • 《墨子·13章 尚同(下)》

    【作品介绍】 (28)无限路:极言离人相距之远。
    ①紫殿:指京都贡院。一作“紫案”。暖吹:暖风,指春风。席:犹言列坐。

  • 《黄鹤楼》

    【作品介绍】 ②衔枚:古代军旅、田役时,令口中横衔状如短筷的“枚”,以禁喧哗。此处比喻人人肃静。
    ②谁道句:近人梁启超云:“稼轩《摸鱼儿》起处从此脱胎。文前有文,如黄河液流,莫穷其源。”(《阳春集笺》引)。闲情:即闲愁、春愁。
    ③鹞:一种非常凶狠的鸟类,鹰的一种,似鹰而小。罗:捕鸟用的网。
    ⑦芙蕖:荷花。

  • 《夏日绝句》

    【作品介绍】 ③端溪石池:指端砚,为名砚。端溪在今广东高要县,古属端州。
    (23)文:同“纹”。

  • 《与杭州薛司户登樟亭楼作》

    【作品介绍】 ⑤丈夫:大丈夫,陆游自指。在:存。立:指立身处世,即立德、立言、立功。逆虏:指金侵略者。运:国运,气数。
    ②浮云:在山间浮动的云雾。望眼:视线。缘:因为。
    ①九州:中国的别称之一。分别是: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梁州、雍州和豫州。生气:生气勃勃的局面。恃:依靠。万马齐喑:比喻社会政局毫无生气。喑:沉默,不说话。

  • 《天问》

    【作品介绍】 ⑤羽檄:军事文书,插鸟羽以示紧急,必须迅速传递。厉马:扬鞭策马。长驱:向前奔驰不止。蹈:践踏。
    ⑶秋收:一作“秋成”。子:指粮食颗粒。

  • 《矛与盾》

    【作品介绍】 ⑴入京使:进京的使者。
    ①持:用来。羹:用肉或菜做成的糊状食物。漉:过滤。菽(豉):豆。这句的意思是说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作羹。
    ②无定河:在陕西北部。春闺:这里指战死者的妻子。匈奴:指西北边境部族。
    ⑥起坐:忽起忽坐,激动不已的样子。旁:一作“床”。

  • 《夜渡湘水(一作崔国辅诗)》

    【作品介绍】 

  • 《解语花·上元》

    【作品介绍】 
    (25)复西斜:此中“斜”应为押韵读作“xiá”。
    ③瘴溪:旧传岭南边远之地多瘴气。

  • 《论衡·卷三十·自纪篇》

    【作品介绍】 ②田塍:田埂。参差:原指长短不齐的样子。这里形容稻田水光闪烁,明暗不定。白纻裙:白麻布做的裙子。纻,麻布。蓑衣:用草或棕毛编织的雨衣。田中歌:一作“郢中歌”。嘤伫:细声细气,形容相和的声音。如竹枝:像川东民歌《竹枝词》一样(句中句尾有和声)。怨响音:哀怨的曲调。不辨俚语词:听不懂歌词的内容。嘲嗤:嘲讽、讥笑,开玩笑。漠漠:广漠而沉寂。郎:年轻小伙子。乌帽:官帽,乌纱帽。东晋时为宫官所戴,至唐代普及为官帽。上计吏:也叫上计、计吏,是封建社会地方政府派到中央办理上报州郡年终户口、垦田、收入等事务的小吏。帝乡:帝王所在,即京都长安。侬:我,方言。谙:熟悉。眼大:眼眶子高了,瞧不起人。相参:相互交往。省门:宫廷或官署的门。汉代称宫中为省中,宫门为省闼(tà)。唐代中央政府中有尚书、门下、中书、秘书、殿中、内侍六省,所以官署之门也称省门。轲峨:高大的样子。无度数:无数次。昨来:近来,前些时候。补卫士:填补了皇宫卫士的缺额。筒竹布:筒竹布即是一筒竹布。官人:做官的人。指官。
    ②田塍:田埂。参差:原指长短不齐的样子。这里形容稻田水光闪烁,明暗不定。白纻裙:白麻布做的裙子。纻,麻布。蓑衣:用草或棕毛编织的雨衣。田中歌:一作“郢中歌”。嘤伫:细声细气,形容相和的声音。如竹枝:像川东民歌《竹枝词》一样(句中句尾有和声)。怨响音:哀怨的曲调。不辨俚语词:听不懂歌词的内容。嘲嗤:嘲讽、讥笑,开玩笑。漠漠:广漠而沉寂。郎:年轻小伙子。乌帽:官帽,乌纱帽。东晋时为宫官所戴,至唐代普及为官帽。上计吏:也叫上计、计吏,是封建社会地方政府派到中央办理上报州郡年终户口、垦田、收入等事务的小吏。帝乡:帝王所在,即京都长安。侬:我,方言。谙:熟悉。眼大:眼眶子高了,瞧不起人。相参:相互交往。省门:宫廷或官署的门。汉代称宫中为省中,宫门为省闼(tà)。唐代中央政府中有尚书、门下、中书、秘书、殿中、内侍六省,所以官署之门也称省门。轲峨:高大的样子。无度数:无数次。昨来:近来,前些时候。补卫士:填补了皇宫卫士的缺额。筒竹布:筒竹布即是一筒竹布。官人:做官的人。指官。
    ②衔枚:古代军旅、田役时,令口中横衔状如短筷的“枚”,以禁喧哗。此处比喻人人肃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