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大全

  • 《夜雨寄北》

    【作品介绍】 ②人何处:所思念的人在哪里?
    ⑦推手:伸手。遽:急忙。滂滂:热泪滂沱的样子。

  • 《幼学琼林·卷二·朋友宾主》

    【作品介绍】 ④水车岭:《贵池志》载,贵池西南七十余里有水车岭。


    ③月下飞天镜:明月映入江水,如同飞下的天镜。下:移下。海楼:海市蜃楼,这里形容江上云霞的美丽景象。
    ⑷凭:托,烦,请。传语:捎口信。  

  • 《指南录后序》

    【作品介绍】 ⑥昆山姿:指神仙的姿容。昆山,昆仑山的简称,是古代传说中西王母的住处。缅邈:悠远。区中缘:人世间的相互关系。
    ②驿寄梅花:这里作者是将自己比作范晔,表示收到了来自远方的问候。鱼传尺素:这里表示接到朋友问候的意思。砌:堆积。无重数:数不尽。幸自:本自,本来是。为谁流下潇湘去:为什么要流到潇湘去呢?意思是连郴江都耐不住寂寞何况人呢?为谁:为什么。潇湘,潇水和湘水,是湖南境内的两条河流,合流后称湘江,又称潇湘。
    (30)摇情:激荡情思,犹言牵情。


  • 《悲愤诗》

    【作品介绍】 ②一寸柔肠:是行者想到心上人。衾:被子。侵晓:天渐明。
    ①持:用来。羹:用肉或菜做成的糊状食物。漉:过滤。菽(豉):豆。这句的意思是说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作羹。

  • 《哨遍·高祖还乡》

    【作品介绍】 ②柳叶:指美女之眉,眉似柳叶,故称。梨花:指美女面似梨花之娇美。
    怡:一作“招”。
    ①章台路:章台,台名。秦昭王曾于咸阳造章台,台前有街,故称章台街或章台路,其地繁华,妓馆林立,后人因以章台代指妓女聚居之地。试花:形容刚开花。愔愔:幽静的样子。坊陌:一作坊曲,意与章台路相近。

  • 《赠花卿》

    【作品介绍】 ③“浮云”两句:形容音乐飘逸悠扬。
    ②小杜:杜牧。

  • 《菩萨蛮·回廊远砌生秋草》

    【作品介绍】 ③瘴溪:旧传岭南边远之地多瘴气。
    ②箜篌:古代一种拨弦乐器名。又分竖箜篌与卧箜篌两种。肠断:形容极度悲痛。暗损韶华:谓美好的青春年华暗暗地消耗了。韶华:美好的光阴,比喻青年时期。碧纱:绿纱灯罩。

  • 《长门赋·并序》

    【作品介绍】 ③天门:指泰山的南天门。日观:日观峰。在泰山玉皇顶东南。为岱顶观日出处。“旭日东升”为岱顶四大奇观之一。


  • 《封建论》

    【作品介绍】 ④浮云蔽日:比喻谗臣当道障蔽贤良。浮云:比喻奸邪小人。日:一语双关,因为古代把太阳看作是帝王的象征。长安:这里用京城指代朝廷和皇帝。

    ②  元丰:宋神宗的年号。六月丁丑:农历六月初九。齐安:在今湖北黄州。临汝:即汝州(今河南临汝)。赴:这里是赴任、就职的意思。湖口:今江西湖口。硿硿焉:硿硿地(发出响声)。焉,相当于“然”。莫夜:晚上。莫,通“暮”。森然:形容繁密直立。搏人:捉人,打人。栖鹘:宿巢的老鹰。鹘,鹰的一种。磔磔:鸟鸣声。鹳鹤:水鸟名,似鹤而顶不红,颈和嘴都比鹤长。心动:这里是心惊的意思。噌吰:这里形容钟声洪亮。舟人:船夫。罅:裂缝。涵澹澎湃:波浪激荡。涵澹,水波动荡。澎湃,波浪相激。为此:形成这种声音。中流:水流的中心。空中:中间是空的。窍:窟窿。窾坎镗鞳:窾坎,击物声。镗鞳,钟鼓声。汝识之乎:你知道那些(典故)吗?识,知道。周景王之无射:《国语》记载,周景王二十三年(前)铸成“无射”钟。魏庄子之歌钟:《左传》记载,鲁襄公十一年(前)郑人以歌钟和其他乐器献给晋侯,晋侯分一半赐给晋大夫魏绛。庄子,魏绛的谥号。歌钟,古乐器。古之人不余欺也:古人(称这山为“石钟山”)没有欺骗我啊!不余欺,就是“不欺余”。

  • 《哀江南赋序》

    【作品介绍】 ②迥:迂回。景:日光,指时间。延:长。
    ②  元丰:宋神宗的年号。六月丁丑:农历六月初九。齐安:在今湖北黄州。临汝:即汝州(今河南临汝)。赴:这里是赴任、就职的意思。湖口:今江西湖口。硿硿焉:硿硿地(发出响声)。焉,相当于“然”。莫夜:晚上。莫,通“暮”。森然:形容繁密直立。搏人:捉人,打人。栖鹘:宿巢的老鹰。鹘,鹰的一种。磔磔:鸟鸣声。鹳鹤:水鸟名,似鹤而顶不红,颈和嘴都比鹤长。心动:这里是心惊的意思。噌吰:这里形容钟声洪亮。舟人:船夫。罅:裂缝。涵澹澎湃:波浪激荡。涵澹,水波动荡。澎湃,波浪相激。为此:形成这种声音。中流:水流的中心。空中:中间是空的。窍:窟窿。窾坎镗鞳:窾坎,击物声。镗鞳,钟鼓声。汝识之乎:你知道那些(典故)吗?识,知道。周景王之无射:《国语》记载,周景王二十三年(前)铸成“无射”钟。魏庄子之歌钟:《左传》记载,鲁襄公十一年(前)郑人以歌钟和其他乐器献给晋侯,晋侯分一半赐给晋大夫魏绛。庄子,魏绛的谥号。歌钟,古乐器。古之人不余欺也:古人(称这山为“石钟山”)没有欺骗我啊!不余欺,就是“不欺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