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大全

  • 《杂曲歌辞 少年行》

    【作品介绍】 ③天门:指泰山的南天门。日观:日观峰。在泰山玉皇顶东南。为岱顶观日出处。“旭日东升”为岱顶四大奇观之一。
    ③“浮云”两句:形容音乐飘逸悠扬。

  • 《佳人》

    【作品介绍】 ⑵故园:指长安和自己在长安的家。漫漫:形容路途十分遥远。
    ②更:旧时一夜分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风一更、雪一更,即言整夜风雪交加也。聒:声音嘈杂,这里指风雪声。故园:故乡,这里指北京;此声:指风雪交加的声音。

  • 《指南录后序》

    【作品介绍】 ①幽篁:幽深的竹林。啸:嘬口发出长而清脆的声音,类似于打口哨。
    ②浮云:在山间浮动的云雾。望眼:视线。缘:因为。
    ⑤游者:指征夫。
    (2)芳甸(diàn):芳草丰茂的原野。甸,郊外之地。

  • 《史记·七十列传·太史公自序》

    【作品介绍】 ②别浦:河流入江海之处称浦,或称别浦。脍:把鱼切成薄片。沉沉:悠远。则甚:做甚,做什么。
    ④寄:居处(chū),托身。轩:有窗槛的长廊或小室。抚:持。
    ①峨山:现名鹅山,在柳州市区西部,其形似鹅,是柳州市区内第一高山,已建成公园。荒山:指峨山。柳宗元在《柳州山水近治可游者记》中说,“峨山在野中,无麓”。悠悠:指无限的忧思。如何:奈何。

  • 《雪梅香·景萧索》

    【作品介绍】 ⑴悯:怜悯。这里有同情的意思。
    ①小娃:男孩儿或女孩儿。艇:船。白莲:白色的莲花。
    ②田塍:田埂。参差:原指长短不齐的样子。这里形容稻田水光闪烁,明暗不定。白纻裙:白麻布做的裙子。纻,麻布。蓑衣:用草或棕毛编织的雨衣。田中歌:一作“郢中歌”。嘤伫:细声细气,形容相和的声音。如竹枝:像川东民歌《竹枝词》一样(句中句尾有和声)。怨响音:哀怨的曲调。不辨俚语词:听不懂歌词的内容。嘲嗤:嘲讽、讥笑,开玩笑。漠漠:广漠而沉寂。郎:年轻小伙子。乌帽:官帽,乌纱帽。东晋时为宫官所戴,至唐代普及为官帽。上计吏:也叫上计、计吏,是封建社会地方政府派到中央办理上报州郡年终户口、垦田、收入等事务的小吏。帝乡:帝王所在,即京都长安。侬:我,方言。谙:熟悉。眼大:眼眶子高了,瞧不起人。相参:相互交往。省门:宫廷或官署的门。汉代称宫中为省中,宫门为省闼(tà)。唐代中央政府中有尚书、门下、中书、秘书、殿中、内侍六省,所以官署之门也称省门。轲峨:高大的样子。无度数:无数次。昨来:近来,前些时候。补卫士:填补了皇宫卫士的缺额。筒竹布:筒竹布即是一筒竹布。官人:做官的人。指官。


  • 《风流子·出关见桃花》

    【作品介绍】 (22)月华:月光。
    ⑥行:将。五原塞:在今内蒙古自治区五原县,汉时曾从此处出兵,北伐匈奴。
    ③箫鼓:吹箫打鼓。春社:古代把立春后第五个戊日做为春社日,拜祭社公(土地神)和五谷神,祈求丰收。古风存:保留着淳朴古代风俗。

  • 《格言联璧·持躬类》

    【作品介绍】 ①紫殿:指京都贡院。一作“紫案”。暖吹:暖风,指春风。席:犹言列坐。
    ②别浦:河流入江海之处称浦,或称别浦。脍:把鱼切成薄片。沉沉:悠远。则甚:做甚,做什么。
    ①七夕:农历七月七日,传说牛郎和织女这天在天河的鹊桥上相会。鸾扇:上面绣有凤凰图案的掌扇。鸾,凤凰一类的鸟。扇,指掌扇,古时模仿雉尾而制成的长柄扇,用于坐车上,以敝日挡尘。凤幄:闺中的帐幕;绣有凤凰图案的车帐。星桥:鹊桥,传说七夕这日天下的喜鹊都飞往天河,为牛郎和织女相会搭桥。
    ③颦:皱眉。啼痕:泪痕。

  • 《滕王阁序》

    【作品介绍】 ⑶金樽:古代盛酒的器具,以金为饰。清酒:清醇的美酒。斗十千:一斗值十千钱(即万钱),形容酒美价高。玉盘:精美的食具。珍羞:珍贵的菜肴。羞:   通“馐”,佳肴,美味的食物。直:通“值”,价值,价钱。
    ①谗言:毁谤的话。迁客:被贬职调往边远地方的官。

  • 《锦瑟》

    【作品介绍】 



    ①陂塘:池塘。徜徉:自由自在来回地走动。

  • 《七发》

    【作品介绍】 ①一剪梅:词牌名,又名“腊梅香”“玉簟秋”等。双调六十字,前后段各六句、三平韵。孤负:同“辜负”。
    (3)霰(xiàn):天空中降落的白色不透明的小冰粒。形容月光下春花晶莹洁白。
    ⑷凭:托,烦,请。传语:捎口信。  

热门诗词

热门名句

热门成语